最近,特朗普又在盘算新动作,计划联合北约和G7的国家对中国商品加征50%到100%的关税。表面上看,他是针对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而发难,但实际上城中投资,这不过是他想联合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一步棋。不过有趣的是,这次他的盟友们却没一个积极响应。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率先表示不同意,直言“单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点加税,说不过去”。欧盟方面也没明确支持,德国总理朔尔茨甚至私下吐槽:“总不能为了迎合美国的地缘政治博弈,把欧洲经济也搭进去吧?”更让特朗普尴尬的是,印度不仅不配合,反而派兵参加了俄罗斯的“西部-2025”军演,简直是用行动给美国当头一棒。
特朗普选择在此时提出加税,显得有些“心机”。俄乌冲突尚未结束,欧洲局势不稳,他试图趁机“绑架”盟友。但各国并非傻子,大家都看得出,美国自己和中国的关税战暂时停歇,却想让欧洲站出来打头阵。这种“美国自己吃肉,盟友喝风”的做法,已经没人愿意再跟着走了。
中国方面,早已准备好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而且每一招都精准有力。
展开剩余70%首先是稀土城中投资,几乎是美国军工的“命门”。全球90%的稀土加工都掌握在中国手里,尤其是钐、钆、镝等重稀土,美国的军事产业几乎离不开这些资源。今年4月,中国稍微减缓对美出口,洛马公司生产的F-35战机就被卡住了。如果中国全面停止稀土供应,美国的军工巨头可能会急得直跳。
其次是农产品反制。中国的采购目标已经从美国的大豆转向了巴西,美国的大豆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0%下降到20%。前段时间,阿根廷曾试图充当“二道贩子”,把美国大豆转卖给中国,但中国直接退货,明确表态不欢迎美国的农产品。如果贸易战升级,美国中部的农业州可能是最先感受到压力的。
中国之所以能如此果断反击,背后有三大优势:
制造业方面,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在新能源车和光伏等领域,中国已经走在前列。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每年生产75万辆电动车,宝马的最大工厂也在沈阳,苹果有90%的产品是在中国组装的。让这些美国企业与中国脱钩?它们可不会轻易放弃全球市场。
金融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覆盖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中俄的能源交易中,八成使用的是本币。如果中国限制美国企业用人民币结算,美元的霸权地位恐怕就会遭到挑战。高盛甚至发出了警告:如果中国开始抛售美债,推行人民币结算,美元的地位可能会出现大动荡。
地缘政治方面,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东盟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金砖国家扩展到11个,更多国家选择多边合作,而不是单纯站队。美国想要拉起阵营围堵中国?恐怕根本不可能。
中国的工业体系也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强大。到2025年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2%,新能源车产量暴增42%,芯片自给率突破30%。反观美国,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13个月下滑,通胀率又回升至5.2%。如果贸易战升级,谁能扛得住,真不好说。
中国商务部早就表态:“我们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时,虽然特朗普以为能轻松制胜,但中国的反击让他吃了不少亏。如今,随着中国工具更多、产业链更稳、市场更大,如果特朗普再想重启贸易战,结果恐怕会比上一次还要糟糕。
历史有时候总是用实际行动来回击曾经的错误。2018年的贸易战,美国并未从中获得预期的好处城中投资,到了2025年,如果再重启同样的战斗,结果只会更加惨烈。
发布于:天津市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