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保险投保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保险投保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易安行保险怎么解除(你喜欢宋朝词人李清照吗)

时间:2023-11-04 作者:admin666ss 点击: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易安行保险怎么解除】,以及【你喜欢宋朝词人李清照吗】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易安行保险怎么解除,你喜欢宋朝词人李清照吗?

如果评千古第一才女,得票最多的怕是女词人李清照了。但按照古代的礼制来讲,李清照可不是什么淑女,她出生时,李格非已经三十九岁了,几乎算是老来得女,加上小清照眉目如画,活泼伶俐,因此父母格外宠爱她,经常亲自教导她音律棋法、读诗写文。

李格非和妻子王氏都特别喜欢读书,家里的藏书堆满了好几间屋子,别家女子只读读《列女传》、《女戒》之类约束女德的书,李清照则把自家的藏书全部都读完了,比男人读的书还多。

李格非作为一代大文豪,思想很是开明,眼看小女儿读书写文很有天赋,灵气十足,聪颖程度更是胜过许多男子,觉得不好好栽培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和朋友切磋学术、交流思想时,常常把小清照带在身边。

父母的娇宠纵容使得李清照的天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她虽然生的娇弱,却是个假小子,性情纯真爽朗,心底还有一股叛逆劲儿。大家闺秀行不露足,笑不露齿那一套,哪能束缚得了天资卓越,洒脱自如的她?

2

李清照做的第一件出格事就是爱喝酒,而且还是烈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这一是在吹嘘自己特别有才气,能做“险韵”诗,也就是用非常生僻的字来押韵写诗;二是吹嘘自己不但能喝酒,还能喝烈酒。“扶头酒”并不是酒的名字,而是指酒性很烈,让人一喝就醉。古人有句诗:“易醉扶头酒”,就是说这种酒无论是谁喝了都很容易醉。

还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就写了这样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意思是和友人们一起出去游玩,心情好的都不想回家了。天快黑了才依依不舍的乘着小船往回走,只是喝多了酒,晕晕乎乎的竟然把船划到了荷花池里。这下可好玩了,大家你争我抢的划船,叽叽喳喳,池子里的白鹭鸟都被吓飞了。

作为古代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大家闺秀,竟然能喝到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我对此只有大写的佩服。这首《如梦令》清新婉转,场面生动活泼,把少女时代李清照的调皮与大胆诠释的淋漓尽致。

结婚后,在丈夫的默许下,李清照对酒的钟爱也没有收敛,丈夫不在家,思夫心切,喝酒遣怀:“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花开了,喝酒抒情:“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到了老年,漂泊流离,更要喝酒:“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现存词作58篇,竟然有28篇和酒有关,对酒的痴迷都赶超诗仙李白了。

3

如果说文人雅客爱好点小酒并不算特别过分的话,那么嫁作人妇之后没有“妇德”却是一件容易遭人诟病的事。

所谓“妇德”,首先要顺从,出嫁从夫。李清照出嫁后不久,父亲李格非因为新旧党争被牵扯,遭到贬黜。李清照言辞哀切地向公公,也就是当朝宰相赵挺之写文求情。客观的说,赵挺之虽然正得势,但朝局复杂,很多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赵挺之婉拒了她的哀求,李清照愤激的写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讥讽公公冷漠无情。

有人劝李清照给自己留些余地,年少气盛的她态度坚决的说:“道不同者,不与同流。”在理学思想逐渐形成,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宋代,李清照作为一名女子不但参与谈论时事,还对长辈出言不逊可谓是大胆直率。

李清照的不守妇道,还体现在她作词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直抒心意,词风活泼自然。比如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意思是,从秋千架上下来,懒洋洋地抚摸自己被秋千绳勒出印子的小手。薄薄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看到客人进来,赶快提起鞋子害羞的往闺房跑,却又忍不住好奇心,想看看来人是谁,便佯装嗅手里的青梅,回过头来倚在门边瞅。

在卫道者们看来,调皮回首约等于倚门卖笑。他们难以想象李清照作为一位未出阁的大家闺秀竟能写出这种直抒少女思春情怀的句子,李清照这活泼淘气的文风受到古代许多文人的非议,有人甚至认为这一定是娼妓之作,假托了李清照之名。

比这更大胆“怀春”的是婚后的一首《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意思是,傍晚一阵暴雨,冲刷了夏日的炎热,我弹奏了一曲,又对镜点了朱唇,面如出水芙蓉,睡袍薄如蝉翼,露出滑如脂白似雪的肌肤,在夫君耳边哝哝细语:“今晚的枕席好凉快呀!”

宋词大家中,就连柳永,秦观等善写情词艳语的男性作家,笔下也很难找到比这更香艳的作品。所以很多人骂李清照“不知羞耻”,李清照才不管他们墨守成规的那一套呢,照样对着老公撒娇卖萌,还颇有胆量的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柔情蜜意记录下来,谁爱吹胡子瞪眼,迂腐酸臭的辱骂,尽管骂便是。要活在自己的真性情里,而不是别人的舆论中,是李清照年少时最透彻的觉悟。

4

比爱喝酒、写“艳词”更甚的是,李清照还超爱赌,而且只赢不输,是赌界的“东方不败”。《古今女史》中称她为“博家之祖”—赌的祖师爷。李清照对赌情有独钟,而且赌了一辈子,从没后悔过,就是因为她赌钱没输过,输钱的哭天喊地的后悔不迭,赢钱了谁还后悔呢?

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的围攻,李清照跟着宋朝的皇帝、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就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李清照也念念不忘赌的事儿。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刚刚租了临时的房子安顿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赌具找出来,赌一把再说,这赌瘾还真不小。

(图)电视剧《精忠岳飞》剧照

易安行保险怎么解除(你喜欢宋朝词人李清照吗) 热门话题

特别搞笑的是,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精通赌似的,李清照还专门写了《打马图经》并《序》。文中列举了二十多种赌的方式,不过在这五花八门的赌的游戏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嫌只凭运气,显示不出智慧,有的嫌太难,少有人共鸣,都一一否决,称她最喜欢的就是打马。具体什么是打马,现在已经失传了,有人考证说打马就是麻将的前身。

在《打马图经序》中,李清照以身传教说:“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意思是要想像我一样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得专心致志。文末还不无得意的炫耀:“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意思是要让千万世的后辈子孙都知道,“命辞打马”这种赌的游戏,就是我李清照开创的,“博家之祖”,非我莫属,谁都别来跟我抢啊。

5

比起这些出格的事,李清照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晚节不保,在赵明诚死后改嫁他人,婚后发现受骗,还把丈夫告了官,要休夫。总之,李清照做的每一件事放到古代都非常“雷人”,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子。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将赵明诚未写完的《金石序》补充完整,整理汇编成册,自己还撰写了《金石录后序》。这两本著作发扬了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更为后世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金兵的不断追击,皇帝赵构不敢正面迎敌,而是一路东窜西逃。李清照不想和丈夫花了一生心血搜集来的文物古董毁于一旦,想要投靠弟弟李迒,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说她投敌叛国,要去给金国献宝,李清照只好孤身一人,拉着几大车的文物跟随宋军撤退的脚步,准备把文物献给朝廷。

(图)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

一个年逾不惑之年的妇人,押着几车的文物逃亡,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千万不要被李清照能喝酒,擅赌,在文章中宣扬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蒙蔽了,以为她真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比男人还无所不能,那都不过是一个极度自恋文人的自夸之词罢了。

她跟着皇帝的逃亡路线一路艰难辗转,却仍然没追上。租住的房子还被房东扮作强盗凿了个洞,将床底下藏的珍贵画卷全部偷走了。房东假意替她报了官,还帮她追回来一些不那么值钱的东西,以掩饰自己的恶行。对此李清照心如明镜,可是她一个孤寡妇人,又能怎么样呢?她太知道“怀璧之罪”了,房东没有把她杀掉,也算是很给面子了。

就这么边逃亡边被掠夺,损失很是严重,赵明诚多年的心血所剩无几。在李清照精神极度脆弱,病重卧床时,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她关怀备至,嘘寒问暖,还传来求婚的文书,信誓旦旦的说要照顾李清照的后半生。

一生精明的李清照居然动心了,我想这个时候她更多的是想找个人来相互依靠,希望张汝舟能在精神上支持她所做的事业,和她一起致力于保护这些文物。在古代,对于女子抛头露面有着诸多的限制,身边如果有个男人打里打外的周旋着,总比一个妇人雇马夫、找搬运工、讲价钱更容易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此时也有些硬撑不起了。

李清照顶着世俗之风,嫁给了张汝舟。谁知张汝舟只是觊觎李清照手里的字画收藏罢了,并非真心对待她,婚后立马露出了可憎面目。他发现李清照的收藏所剩不多,一边逼着李清照交出来,一边殴打羞辱她。

李清照明白过来之后,坚决提出离婚。要知道,在古代丈夫可以休掉妻子,妻子却无权休掉丈夫,如果女方提出离婚要坐牢三年。一向大胆的李清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带着手铐脚链在朝堂上与张汝舟当面对质,最终这场婚姻仅仅持续了一百天。

6

不喜欢李清照的人往往诋毁她是酒鬼,色女,赌徒,做事离经叛道。我却从她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生动活泼、自然清新、敢爱敢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大才女形象。能在礼教日益森严的北宋末年不惧流言,不怕嘲讽,勇敢的活出自我来,李清照真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

爱喝小酒,借着酒的甘冽她咏出了“浓睡不消残酒”、“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浓醉意先融”等千古佳句。喜欢打马,也不忘借谈论博弈之事,暗讽统治者不识良才的庸碌无能,并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至于那些在道学家眼中的狂妄大胆、离经叛道,那都不过是想用他们的“僵尸活法”来束缚一个有灵气的女子罢了。

之所以能坐稳千古第一才女的位子,李清照不仅仅是有才,她更敢活色生香的活着,并把自己的情趣、韵味、品性都写进文章里,使得那些文字也获得了生机一般,有血有肉的昭示了女主人不凡的才情和不俗的品质。

她活得那么潇洒,那么任性,又那么的清高脱俗,让人望尘莫及。纵然一生沉浮不定,晚景也很凄清,然而造物主把太多的钟灵毓秀赋予了她,让她如明亮的星辰般闪耀在天际,又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善感的心灵,并从中汲取力量,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来。

为什么现在人姓名里基本没有字了?

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礼仪”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而“姓名”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今对于我们来讲,“名字”就是一个可以表明自己身份同时也能体现出当年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美好希望的符号,但是在古代,“名字”就非常复杂了。

古人的名字分为“名”与“字”两部分,“名”即本名,“字”是表字。简单来说,“名”是一个人出生之时由长辈为其所取,而“字”则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或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由长辈为其所取,对此《仪礼》中便有明确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事实上,表字可以用来表示德行或本名之意或家庭地位或与本名相反之意等很多种意思。

也就是说参考了古人所取之名后再看古人所取“表字”,会发现这其中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比如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有美玉之意;再比如张飞字翼德,飞与翼都有展翅翱翔鹰飞九天之意;还有曾巩字子固,巩与固的意思相同,这些都是以本名之意来取字的方式。再比如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他二人分别是孙坚的长子,次子,而古代“伯”“仲”就是老大,老二的意思,这就是所取的字表示家庭地位的。还有朱熹字元晦,熹指天亮晦指天暗,熹与晦之意相反。而除此之外,古人还有很多取字的方式,虽然情况较复杂但却不是随意为之。

但,正如之前所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表字”便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参加了冠礼或者笈礼,是成年人了,可以进行婚娶或者婚嫁。既然是成年人,便不可以像小孩子那般不顾忌讳,不懂礼数,所以当古人有了“表字”之后,便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它。

古代对于“名”与“字”的使用,也是有诸多考究的。比如,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名”通常用来表示自谦或者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而“字”则通常用于关系非常亲密的平辈之间,或者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称呼。

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晚辈对长辈,或者对关系并不亲密的平辈直呼其名,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大不敬。

所以说,结合以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于“名”与“字”的取用是非常考究甚至非常复杂的,而如今,现代人没有了“表字”很大原因也是如此,因为复杂所以被抛弃,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继续来看。

我们国人究竟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将“表字”这一传统文化习俗给抛弃掉了,这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毫无疑问是在民国时期,请大家注意,“表字”是在民国时期被废除的,并不意味着清末出生的人就没有“表字”,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笔者之所以肯定的说“表字”是在民国时期被废除的原因就是当时民国很多法律文件上就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公民若只书写字而不写名,是不具备法律效益的,这也算是民国政府对于“表字”的一种不认可。

那么“表字”的文化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为何民国时期就逐渐被废弃了呢,归根结底就在于那场新文化运动,当时的那场新文化运动打出的旗号除了反对专制就是反对封建迷信和旧文化,而所谓的行成人礼以及古人复杂的取字方式在当时的那群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们看来,就是彻彻底底的“旧思想,旧封建,旧文化”,是必须摒弃的历史文化糟粕。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表字”就被人们逐渐废弃了。

但是到了现在,表字竟然开始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流行起来了,比如一些文化圈,很多德高望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纷纷给自己取一个表字,以此来彰显个人对古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希冀。

不过由于表字的取用确实有很多局限性,而且如今这个社会也已经没有了那种文化氛围,所以表字很难会再像以前那样流行开来,它注定只能存在于史书之中成为一种特定的历史符号。

一代才女李清照婚姻坎坷?

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坎坷婚姻,是指原配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再婚嫁给了一个渣男张汝舟,由此遭受到的伤害、打击、磨难,以及李清照为摆脱这段婚姻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受到主流社会的责难。

一般人对李清照的了解,主要是透过她的词作所得到的简单印像。提起这个宋代的著名才女,大部分人都能随口吟诵出她的一些词作名句来,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这些词句,是李清照在她的第一段婚姻生活中,为思念原配丈夫赵明诚所写的。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是非常美满幸福的,虽然很多词句中透出浓浓的愁意,但李清照实际上是故意用“愁”来秀恩爱,让读者咀嚼到的恰恰是李清照对丈夫感情守望的煎熬与甜蜜。

确实,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非常幸福的,她与丈夫赵明诚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夫唱妇随。他们既有琴棋书画的相同雅好,又有共同的志向:金石研究。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李清照写下了大量的词来寄托自已对丈夫的绵绵情意。丈夫赵明诚在外地为官,二人常有诗书唱和,真的是心心相印,堪称天上比翼鸟,地上连理枝。

在与赵明诚相处的岁月里,唯独一次让李清照感到对丈夫失望的,反而不是家事,而是赵明诚对国事的处理。公元1128年,丈夫赵明诚被南宋朝庭任命为京城健康的知府。一天夜里,健康城里发生叛乱,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赵明诚,不是靠前指挥堪乱,而是独自用绳子吊下城临阵脱逃。事件平息之后,赵明诚受到了朝庭的撤职处分。李清照对丈夫贪生怕死的行为非常深恶痛绝,一直视为家羞。在随后同丈夫沿长江乘船流亡的路途中,当船行经到当年项羽挥剑自吻的乌江镇时,李清照感从中来,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名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船上听到了妻子这首充满大义凛然、义正辞严的诗句,知道妻子是在讽喻自己,顿时对自己苟且偷生的行为羞愧难当,懊悔不已,恐怕当时想一死了之的心思都有。一般人只知道这首诗是李清照所写,而不知道是李清照为讽喻丈夫所写。这首诗出自一个女人之手,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冲天豪气和满腔正气,既让丈夫羞愧到灵魂深处,也让千余年来多少男人在气节方面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李清照的词多以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情义绵绵见长,这首讽喻丈夫的《夏日绝句》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中刚烈正义的另外一方面。这刚烈正义的性格,在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冲突中,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1129年,赵明诚被朝庭官复原职,不久却因急病死亡,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生活到此宣告结束。尽管二人之间因丈二人赵明诚弃城逃亡事件有过不快,但事情很快就过去,总体来说,二人之间还是非常恩爱情深的。

丈夫死后,李清照曾经一度异常悲痛,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勉强走出感情上的阴影。后来有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向李清照发起了猛烈的追求,这个张汝舟长相儒雅,也是一名地方官员。也许是为了减少生活上的艰辛,也许是敌不过这个男人激情似火的追求,李清照选择了再婚。然而她没想到由此便开启了噩梦般的生活,因为她嫁给了一个魔鬼。

再婚之初,那个男人百般疼爱李清照,李清照还庆幸自己选对了新的人生之路。然而不久那个男的就慢慢暴露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娶李清照,是为了将李清照与前夫赵明诚毕生收集的金石文物据为己有,好拿去倒卖谋利。这些金石一直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命根子,更何况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合著的《金石录》还没有成书问世。于是李清照誓死捍卫这些金石,张汝舟恼羞成怒,原形毕露,抛却了斯文,经常对柔弱女子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常常面对孤灯以泪洗面,身心遭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李清照完全看清楚张汝舟这个小白脸的伪善面目及丑恶灵魂后,她刚烈正义的性格得到了彻底暴发。为了摆脱张汝舟,解除与张汝舟的婚姻关系,她收集张汝舟科考作弊骗取功名的证据,将张汝舟送进了监狱。然而,按照南宋法律,李清照将丈夫告进监狱的同时,自也遭受到了一定期限的狱刑惩罚。李清照可谓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禽兽后夫拉下马。后来因她词名太盛,而且自己本属无过错方,服刑没多久即被别人营救出狱。

在今天我们看来,李清照在丈夫死后,选择再婚又离婚,还与后来的丈夫有诉讼纠纷,本属正常现象。然而在古代讲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人作出这样的事,是被认为“不守妇道”的。李清照为此付出了上千年的“身败名裂”:宋朝之后的历代封建史书,在记录评价她的时候,在肯定她对词坛贡献的同时,都说她“晚节不保”。

李清照的第二段坎坷婚姻,确实让人同情和嘘嘘。

李清照与苏东坡没有什么交集?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宋朝十分有名的女诗人,她所活动的时代大约是在南宋前期,而苏东坡虽然也是宋代著名诗词家,但是苏东坡所活动的事情是在宋神宗至宋徽宗期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过两人的生辰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当李清照降生的时候,苏东坡已经47岁了,而李清照18岁还未出名的时候,苏东坡就已经安然离世了,但是李清照却对这样一位前辈诗人表达出极其不满的情绪,十分讨厌苏东坡所留下来的诗词作品,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苏东坡和李清照父亲之间一个小小的误会说起了。在宋神宗年间,北宋朝廷内部党争不断,王安石的新党和司马观的旧党之间争斗不断,而苏东坡正是旧党的核心人物。宋神宗去世之后,高太后执政八年,旧党生活得十分滋润,但是这一切都在宋哲宗亲政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1094年,宋哲宗刚刚亲政之后,就开始了对旧党成员的全面清算,苏东坡被宋哲宗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到海南,可见宋哲宗对苏东坡已经厌恶至极。而因为苏东坡的失势,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倒了大霉。在党政期间,虽然李格非保持中立,但是却因为和当时苏东坡门下的晁补之、张耒等人关系甚好,因此李格非也被误认为是旧党成员,因此不幸躺枪,遭到了宋哲宗的贬谪。

在当时,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担任尚书右仆射,他虽然竭尽全力打算为李清照的父亲开拓,但是他依然被贬为广信军(今河北徐水遂城西)通判。数年之后,宋徽宗即位,本来以为能够顺利回到朝廷的李格非却受到了朝中大臣的排挤,因此被列为“元祐党人”,直接被宋徽宗罢官。从此之后,李格非再也没有得到过朝廷的重用,最后郁郁而终。

到了后来,虽然朝廷下达了几次大赦,但是因为李清照的父亲和丈夫得罪了京城权臣蔡京,因此李清照只能在青州乡里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生活十分拮据,这段经历也造就了李清照后来诗词之中的幽怨和哀愁,可以说这件事情宋东坡完全不知情,但是李清照却对苏东坡怀恨在心,因为正是苏东坡影响了自己父亲的仕途,如果不是“元佑党争”,李清照或许能够和丈夫生活得幸福美满,但是那样的话,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宋代女诗人。

当时就算是丞相儿媳妇的李清照也被迫跟随父亲回乡。 李清照此后夫妇分居两地,她再也没有踏入京城一步。就算是后来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丈夫与公公也因为父亲的缘故得罪了蔡京,被迫在青州乡里过着清苦的日子。李清照下半生从她的词中充满了忧郁和哀愁,这一切或多或少都与苏东坡有关,因此李清照才会在后来所表现出来对苏东坡的讨厌。

关于【易安行保险怎么解除】和【你喜欢宋朝词人李清照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易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